为师之路,至笃而行 ——丰金国学学校“教学智慧”传递分享(二)
来源: | 作者:fengjinjituan | 发布时间: 1846天前 | 1022 次浏览 | 分享到:

  选择老师,从报读师范开始,但第一次真正意义上踏上讲台的日子,是三年前的盛夏。孩子们朝着我大声喊“老师好!”那么多真切的、鲜活的生命出现在我面前。“初生牛犊不怕虎”的我,对教育大业满怀信心。像世界上所有的班主任一样,我所有的温柔和严厉,都是因爱而起。对学生每天近14个小时的陪伴以及繁忙的班主任工作让我深切地体会到了“骄傲被现实的大海冷冷拍下”的痛苦,同时也让我获得了对教育教学工作的认知重生。我开始明白人们口中所说的“教师工作是个良心活儿”的含义。

  2018年夏天,我叩开了烟台丰金国学学校的大门。接到入职通知的那一刻,我被自己的执着所感动,我在心底对自己说“还好、还好,相见不晚”。这一年,我感知到自己的改变。经历的一切,蕴含着巨大的能量,带给自己很深的滋养。

  年轻的灵魂,曾经自命不凡,充满傲气,喜欢花哨,喜欢舞台,喜欢未知的一切。当年轻气盛遇上老成持重,便是“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”的失落了。所幸身边不乏善良温情的同事,他们会不厌其烦地解答各种问题,在教学中毫无保留地给出很多有效的建议和经验,他们不只是学生的老师,更是我的老师。

  颜渊曾经对孔夫子的学识品德喟然长叹:“仰之弥高,钻之弥坚,瞻之在前,忽焉在后。”这位孔子最得意的弟子,是孔门弟子72贤人中最优秀的一位,孔子将其视为子、视为友,甚或视为师。然而如此优秀的人物尚且“尽竭吾才”欲罢不能,何况我辈。饱满的麦穗总低头,真正了不起的人,最平凡。我想所谓成长,大概就是先学会“低头”。

  克制、检查自己的各种情绪,避免泛滥、自我满足;认真完成应当承担的责任,正视自己的不足;学会接纳必须接受的现实,努力成为学生、家长、学校都称道的好老师。

  也许跟自身的性格有关,我的课堂一直都是活跃的课堂。对于问题的探讨,我觉得与学生的关系达到“亦师亦友”的程度才最容易把他们的能力发挥到极致。“君子不重则不威,学则不固。”自尊心是人们生来具有的,在不怎么有把握的情况下,对于问题的解决往往会缺乏自信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是我教学遵循的第一原则,这反映到课堂上,便是体谅学生对重难点问题的理解,充分尊重他们的主动性,接受他们“意外”的想法和不同的观点,鼓励质疑的声音,给予善意的夸奖。学生的潜能无限,我们只是引路人。“见与师齐,减师半德;见过于师,方堪传授。”

  回想学期初,我们举行了赠送戒尺仪式,在庄严的国旗下,师生面对戒尺,分别宣誓,视尺如令,至诚恭敬,正心束行,奋发向上。后来戒尺在语文课堂上偶尔作为“象征性”惩戒学生的工具,针对默写反复出现错字的学生,用戒尺打手板。这种“戒尺效应”在短时间内的确获得了明显的效果,学生们的默写水平飞速提高。然而不久之后就出现了个别同学“破罐子破摔”的情况,更有甚者一听说要默写就紧张,我才有所思考——孩子们眼里的这种方法到底是一种惩罚还是一种激励,答案不言而喻。又一次课堂默写之后,我在孩子们面前把戒尺重重地打在自己手掌上,说“教不严,师之过”。孩子们震惊之余,更多的是对之前打手板的理解,对我的认同。一把小小的“戒尺”,就这样“有了爱、有了畏”,我明显地感觉到他们的思想出现转变。“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,吾亦欲无加诸人。”可是世间有几人能够真正做到如此绝对无私、无欲、无求呢?不然孔老夫子也不会做出“赐也,非尔所及也”的回答了。既然绝对的无私无欲不太现实,就要求自己行动之前多想一想“已所不欲,勿施于人”。推己及人、换位思考,我们能做的是尽可能地得到孩子们的理解,与之达成心灵上的共鸣。

  父母俱存,兄弟无故;仰不愧于天,俯不愧怍于人;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。师生一心,家校携手,愿我们所做的一切均被家长理解、学生接受、社会认同。路漫漫其修远兮,吾将上下而求索。为师之路,至笃而行!

——丰金国学学校教师赵甜甜



丰金国学学校招生咨询电话:
18005454451
13728603832(微信同号)

弘扬儒商精神,促进诚信建设

传承圣贤文化,共建和谐社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