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话的艺术与智慧——史学家阎崇年先生莅临丰金公益讲堂阐释语言的智慧
来源: | 作者:丰金集团 | 发布时间: 1355天前 | 978 次浏览 | 分享到:
      “自古逢秋悲寂寥,我言秋日胜春朝。”时令逼近“白露”,港城最舒心的季节正在姗姗而来,刘禹锡的这首《秋词》,正是烟台此时最应景的写照。

       2020年8月30日,吉日良辰,我们如约迎来了阎崇年老先生。天增岁月人增寿,阎老如今86岁高龄,精气神绝不输年轻人。他神采奕奕,跟以往一样的健谈睿智。



       阎老是丰金国学学校的顾问,虽然人在外地,但是心系家乡的国学教育,每次回来,都要跟集团领导和校长、老师们畅谈教育,于是,在丰金国学学校公益讲堂,阎老在这新学期即将开始之际,再次为我们送上丰盛的精神大餐。社会贤达、丰金集团领导、丰金博苑国学幼儿园和国学学校,以及丰金书院老师们,精神饱满的坐在台下,怀着崇敬感恩的心情,认真地聆听阎老讲述他用一生体悟出来的人生哲理与智慧。

       阎老通古博今,依然学习不辍,给自己制定了读书指标:每周最少读一本书,最近2个月读了11本书。当天,阎老就用刚看过的日本医生日野原重明最后的著作《活好》,拉开了讲座的序幕。日野原重明先生在行医之余,写作出版二百余部著作,并做过多次演讲。他在《活好》这本书中说:“就如语言支撑我的一生一样,我希望我说的话,能进入你内心深处,慰藉你曾经困惑受伤的心灵。”日野原重明先生105岁临终前留给世人一句话“语言支撑我的一生”,不能不引起我们对于说话的深深思考。



       话说好了,小则让人喜欢、家和人乐,大则可保自身、兴邦立国。无论家庭和谐还是事业顺利、交友逢源、仕途得意等等,都需要善于说话。真可谓“一言兴国,一言丧邦”。
       
       阎老通过丰富的阅历,总结出人要以“五会”自勉,即会吃饭、会睡觉、会说话、会做人、会做事。前两者是人生命的基础,后两者是人事业的基础,中间者是人生的基本修养,可见说话的重要性。虽然说话是人最常用的、最普通的一种交流形式,但是从说话既能投射出一个人的艺术修养,又能折射出一个人的内在智慧。那么人应该怎么说话呢?阎老总结了十条,且听老先生娓娓道来——


(一)说话要有礼貌
(二)说话要看时机
(三)说话要看空间
(四)说话要看对象
(五)说话要有分寸
(六)说话要料后果 
(七)说话要讲真诚
(八)说话不可不慎
(九)说话要讲艺术
(十)说话要有智慧

      同时,阎老以他丰厚的历史积淀旁征博引,2个小时的课程,讲述了10多个历史故事来解读说话,例如:大学士申时行如何巧妙化解雒于仁上奏疏《酒色财气四箴疏》;朱元璋适时提出口号而后建立大明;孙承宗妙语助力吴道南的《梃击案》;努尔哈赤24字称雄史;朱熹《观书有感》尽显说话艺术;海瑞备棺死谏等等,信手拈来,恰如其分。既生动有趣,又便于理解,同时还给大家补充了课本之外的历史知识。偌大的会场,寂静无声。大家或侧耳倾听,或奋笔疾书,或引颈看大屏,全神贯注、如饥似渴,生怕落下一句。


        大家正听在兴头上,感叹着“福从口中来”,阎老话锋一转,引用孔子的话——“君子敏于事而讷于言。”“夫人不言,言必有中。”引导大家从反面角度思考说话的忌讳。阎老总结道——说话应注意“八忌”:

1、忌没礼貌
2、忌乌鸦嘴
3、忌叨叨嘴
4、忌乌龙话
5、忌抢说话
6、忌单向说
7、忌说大话
8、忌说假话
       
        历史上因为没有忌讳而说错话的人比比皆是,有的祸及自身,或丢了乌纱帽,或遭杀身之祸,有的殃及家人甚至无辜的人,不胜枚举,真是“祸从口中出”。阎老通过一系列历史史实,给大家讲述了一个个惨烈或者悲壮的故事,启发大家要学会说话,把话说好。
        阎老说:孔子的《论语》共15876个字,其中“言”字出现132次,可见其频率之高,也可见孔子是多么重视说话。
        孔子说:“侍于君子有三愆(qiān,过失):言未及之而言,谓之躁;言及之而不言,谓之隐;未见颜色而言,谓之瞽。”
        孔子说:“可与言,而不与之言,失人;不可与言,而与之言,失言。知者不失人,亦不失言。”
        孔子说:“君子有九思:视思明,听思聪,色思温,貌思恭,言思忠,事思敬,疑思问,忿思难,见得思义。”
        阎老启示我们从经典当中汲取营养,同时学习说话的智慧。

       课程结束了,全体起立掌声致谢阎老。这长久不息的掌声里不仅有对阎老传授知识的感谢,更有对阎老人格的崇高敬意和对于阎老智慧的由衷敬佩。阎老的学问不是我们所能企及的,他的谦德更是感化着每个人。

       目送着耄耋老人健朗的身影,大家都在感叹:说阎老本人就是智慧的代名词,这话一点不夸张。因为阎老不随便说话,但凡张口,没有一句废话,所言皆是人生至理名言、锦囊佳句。我们不禁要想:阎老的智慧从何而来?毫无疑问,从书本来,从人生经历来,从经典来。一句话——从学习当中来。以阎老的学识、德行、智慧、声誉、年龄,还需要学习吗?为什么老人家还是孜孜不倦地学习呢?

       荀子《劝学》说:学至乎末而后止也。老先生在用自己的行动验证圣贤的话,活到老学到老,因为唯学能觉,唯学能明,在学的过程中逐渐明朗,逐渐成为顶天立地的君子,而“明明德,亲民,止于至善”,人生的意义和乐趣也正在于此吧。故夫子曰: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。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。

弘扬儒商精神,促进诚信建设

传承圣贤文化,共建和谐社会